【医学科普】警惕!广东基孔肯雅热高发,这些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要点必看!
最近,广东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了广泛关注,
形势较为严峻。
让不少广东居民忧心忡忡,
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健康隐患。
大家能明显感受到身边对疫情防控的重视,
街道、社区都在积极行动起来,
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为消除大家的疑虑,
让我们一下认识“基孔肯亚热”。
01 什么是基孔肯亚热? 名字背后藏着“钻心疼” “基孔肯雅”源自斯瓦希里语,意思是“弯曲”。为啥叫这个名?因为患者发病时会被关节剧痛折磨得身体弯曲,连走路、抬手都困难,有人形容“像被无数根针同时扎关节”。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蚊子” 。这种病毒早在1952年于非洲被发现,此后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直是基孔肯雅热的高发地带。此次广东疫情,主要是境外输入病例引发,之后通过本地蚊媒传播开来。 具有起病急、关节症状突出的特点,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恢复,但少数人可能遗留长期关节损伤。 02 基孔肯亚热的传播途径 - 传播媒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即“花蚊子”)叮咬传播,这两种蚊子也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 - 传播过程: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患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约1周后具备传染性,之后通过叮咬健康人完成病毒传播。 - 注意: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核心传播链条是“患者→蚊子→健康人”。 03 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人3-7天发病,多数人症状较轻,1-2周能好转,但老年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可能出现心肌炎、脑炎等重症,需赶紧就医。主要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 体温快速升至39℃以上,持续1-7天,部分人会出现“双峰热”(发热退去后再次升高)。 关节疼痛 这是基孔肯亚热的最突出的症状,全身关节(尤其是手、脚、膝盖、脚踝等)红肿、疼痛,严重时无法活动,痛感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遗留慢性关节痛。 皮疹 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或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可能伴有瘙痒。 其他症状 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眼痛、畏光等,部分人会感到明显乏力。 04 与登革热有何不同? 两者均由蚊子传播,初期症状相似(如发热、皮疹),但核心区别在于: 05 基孔肯亚热的治疗 针对基孔肯雅热,既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疫苗可预防。治疗主要是退烧、止痛缓解症状。防蚊灭蚊、避免被叮咬就成了防护的重中之重。 虽然基孔肯亚热的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0.1%),但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明显症状,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至关重要。就医时,务必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快速准确判断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诊断。 ?? 注意! 在未排除登革热的情况下,慎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以防止出血风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诱发登革热出血,加重基孔肯雅热的关节损伤,存在较大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但具体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06 如何预防基孔肯亚热? 防蚊灭蚊是唯一靠谱的办法: 1. 让蚊子“断子绝孙” 每周清理一次家里的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空调接水盘,从源头减少蚊子滋生。 2. 家里筑起“防蚊墙” 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挂蚊帐 3.出门让蚊子“无从下口” 穿浅色长袖衣裤,暴露的皮肤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液,尤其傍晚、清晨蚊子活跃时,少去草丛、树荫等潮湿地方。 4.出现症状别硬扛 要是被蚊子咬后突然高烧+关节剧痛,尤其近期去过疫区或户外,赶紧去医院,主动告诉医生被叮咬的情况,方便尽早诊断。 广东的朋友们,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基孔肯雅热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做好防蚊,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夏天到了,别让“花蚊子”坏了好心情,赶紧把这些知识转发给家人,一起筑牢“防蚊盾”吧! 健 康 管 理 中 心 欢迎您来到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体检后您的健康问题交给我们,信息化健康档案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定期的健康监测,温馨体贴的服务,想您所想,让我们共同携手,呵护您的健康,为您的事业成功助一臂之力,让生命的每一步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上班时间: 周-至周五:上午8:00-12:00 下午2:30-5:30 周六:上午8:00-12:00。 咨询电话:0760-22287112 电子邮箱:1776023881@qq.com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竹源公路18号 乘车线路:503、505、521、508(顺德390路)到陈星海医院站下;或乘坐501、502、506到文化宫站下,往竹源方向走约500米到陈星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