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警惕!蚊子正在“发射”登革热!这些防治指南请收好!
最近,朋友圈里不少朋友都“中招”了,
反复高烧、浑身酸痛,一查竟是登革热! 随着气温升高,蚊子进入活跃期, 登革热也进入高发季。 这个没有特效药的传染病,该怎么防? 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 登革热:被蚊子“咬出来”的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别小看这些“花蚊子”,它们喜欢在白天活动,尤其清晨和傍晚最为活跃,而且只要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一口,就可能“中招”! 感染后,患者通常会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和骨关节痛)、“三红”(面红、颈红、胸背红) ,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更可怕的是,登革热没有特效药物,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在我国,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开始逐渐增多,潜伏期3-14天,全人群普遍易感。 登革热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 典型症状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及以上,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也称“马鞍热”)。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三红症”:面、颈、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融合成片的红色斑疹,其中可见散在小片正常皮肤)。 肠胃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的症状。 2 重症(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器官衰竭,导致死亡等危急症状。 预防小妙招 家庭防蚊“大扫除” - 翻盆倒罐:花盆托盘、水桶、花瓶、废弃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容器,每周至少彻底清洗、换水一次,让蚊子无处产卵! - 密封积水:泡菜坛、鱼缸等无法清理的容器,可添加养鱼、滴入少量食用油或使用防蚊纱网覆盖。 - 安装纱窗、蚊帐:物理隔绝蚊子,睡觉时开空调降低室温,也能减少蚊子活动。 个人防护“三件套” - 穿长袖长裤:外出尽量选择浅色、宽松的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 - 使用驱蚊产品: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液、花露水,出门前涂抹于暴露皮肤(注意避开眼、嘴和伤口)。 - 避开高危时段:早晨日出后2小时内和傍晚日落前2小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配合社区联合防控 配合社区开展“翻盆倒罐”运动,清除公共区域积水,定期进行蚊虫消杀。 旅行提醒 前往东南亚等疫区需加强防蚊,归国后若发热请及时就医。就医时请告知医疗机构:是否存在旅居史及蚊虫叮咬史,做到尽早隔离,避免病毒扩散。 出现这些症状,立刻就医!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清理积水、远离蚊子,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健 康 管 理 中 心 欢迎您来到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体检后您的健康问题交给我们,信息化健康档案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计划,定期的健康监测,温馨体贴的服务,想您所想,让我们共同携手,呵护您的健康,为您的事业成功助一臂之力,让生命的每一步走得更稳、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