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丨专家提醒您:父母的幸福晚年,“肌”不可失!
陈星海医院临床营养科由减重门诊、综合营养门诊、肠内营养配制室、肠外营养配制中心组成。现有营养科医生5人,技师2人。临床营养科主要负责开展营养门诊、会诊、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开展治疗性膳食、进行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等专业技术工作,并努力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1.肠内营养
2.肠外营养
3.减重门诊
4.综合营养门诊
5.治疗膳食
6.中医药膳
咨询电话:22581625
营养科门诊:
每周三上午及周五下午
减重门诊 :
周一到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重点来了!
老年人想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人老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活动能力降低。30岁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身体骨骼肌约平均减少6.3%。肌肉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肌肉含量太低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危害:
1、骨质疏松:骨骼肌退化会使得肌肉对骨骼的刺激减少,从而导致骨骼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与骨骼肌退化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肌肉量下降会导致并加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而骨骼强度降低也会促使肌肉形态的萎缩和功能退化。
2、代谢紊乱:肌肉含量不足会导致人体代谢速率减慢,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脂肪堆积,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3、增加跌倒风险:老年人的肌肉纤维及运动神经元数量减少,会引起机体平衡能力减弱、步速减慢、身体摇摆性增加,从而增加跌倒风险。跌倒不仅会引起身体损伤,还会增加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导致不良预后。
总而言之,肌肉过度流失会增加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风险,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肌少症是指人体全身骨骼肌的肌量进行性下降和(或)身体功能低下的与增龄相关的衰老综合征。老年人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5项问题(大于4分者为肌肉衰退综合征)来评估自己是否存在肌少症的情况,并及时寻求干预和治疗。
肌少症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除了神经、激素的影响外,营养不良和运动缺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营养补充及运动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肌肉流失的速度,降低肌少症发生的概率。
①体重不宜过轻:“千金难买老来瘦”反应了人们普遍认同老年人保持相对较轻的体重是健康的表现。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由于身体代偿能力下降,在疾病状态下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而,建议老年人保持中等偏上的体型最为理想(BMI:22-24kg/m2)。
②饮食均衡: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已经开始退化而且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注重保护消化功能和维持低炎症状态饮食。一方面,日常饮食应该以精制米面等容易消化的主食为主,偶尔进食芋头、番薯、淮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薯类,少吃燕麦、黑米等难以消化的杂粮。此外,还应该尽量避免进食冷冻、酸辣刺激的食物。另一方面,坚持低炎症状态饮食。日常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优先考虑鸡蛋、豆制品、禽肉、鱼虾,其次再考虑畜肉。脂肪的摄入尽可能减少动物油脂及胆固醇的摄入。常烹饪可选择玉米油、花生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的油脂。有条件老年人可每周增加3次以橄榄油、茶油为主要油脂添加的凉拌菜,以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或每周食用3-5次海鱼以增加鱼油的摄入。
③重视体重下降:我们一生中面临过无数次体重的下降,大幅度的体重波动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轻微的体重下降往往容易被忽视。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身体代偿能力弱,当热量摄入不足时,就会加快肌肉分解,但是当热量摄入恢复后,肌肉增长却非常缓慢。因而反复出现食欲降低,摄入量减少的老年人容易出现肌肉的含量和质量的降低。所以,当老年人饮食量较平时减少20%-30%时,就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一般采用口服营养粉来补充营养,它具有体积小,热量高,营养均衡和服用方便等优点。
·
④老年人运动不能只靠走:老年人的运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散步这种强度太低的运动。老年人的肌肉减少以Ⅱ型肌纤维为主,这种肌肉主要负责高强度的收缩运动功能。因而,老年人在身体机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适量增加中高强度运动,尤其是抗阻力运动。老年营养分会专家共识推荐的老年人抗阻运动包括: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以及拉弹力带等,运动频率为每周3~5d,每天训练8~12组,每组或每2~3组休息1次,休息时间1~2min;运动强度为中-高强度。对于不能耐受抗阻运动者,如近期有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控制差及严重COPD等老年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
·
长期从事内分泌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糖尿病及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肥胖症疾病诊治、同时对垂体、肾上腺疾病及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病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曾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三项,发表SCI及核心杂志文章十余篇。学术任职: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糖尿病学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伤口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临床与教育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委员,中山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山市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山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中山市医师协会甲状腺分会委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血脂异常、继发性高血压、肥胖症、垂体疾病等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术及甲状腺结节消融术治疗,主持及参与市级卫计局、科技局科研3项,曾参与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并获中山科技成果奖,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医学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参编专著2部。
刘秀颜
营养科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广东省营养学会成员。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擅长项目:1、科学减重(非药物、非代餐减重):生活方式干预+中医体质调理 2、特殊人群营养管理:孕产妇围生育期营养管理(妊娠期糖尿病、产后乳汁过少等)、婴幼儿生长发育营养管理(生长发育迟缓、饮食性钙缺乏等)3、营养不良性相关疾病的营养干预: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营养干预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慢阻肺)的营养强化4、代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代谢综合征(三高)、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性疾病的营养干预5、体质调理:通过中医药膳及生活方式干预调理体质。
撰稿:刘秀颜
排版:Min